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同性|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|亚洲婷婷天堂在线综合|少妇av中文字幕库

<strike id="osyye"><noscript id="osyye"></noscript></strike>
<rt id="osyye"><abbr id="osyye"></abbr></rt>
<ul id="osyye"><source id="osyye"></source></ul>
  • 普車都 > 一年級作文 >

    童年記憶——家鄉(xiāng)的小河

    我的家是在1963年8月搬到保定的,當時我7歲,該上學了,我家就住在保定熱電廠的生活區(qū),就在建設路(現(xiàn)在樂凱北大街)的西邊,在生活區(qū)的西面不遠的地方,有一條小河流過,河面不寬水也不深,當時好像沒有名字,我只知道她的源頭,就是保定著名的一畝泉,我沒有去過一畝泉,但聽說泉水冒的得很大。小河的兩岸生長著茂密的蘆葦和叫不出名字的水草,隨風飄蕩著野花和野草的清香。清澈的河水緩緩流動,水中的魚兒不時的打起水花,水鳥在蘆葦叢歡快的鳴叫,景色悠然恬靜。

    我的家剛到保定不久就趕上發(fā)大水,聽說滿城的一個水庫潰壩了,洪水從建設路由北向南洶涌的流過,水中漂著門板、家具、家畜、西瓜等各種雜物,道路邊的修車鋪也轟然倒塌,我家住的生活區(qū),因地勢較高沒有進水。我記得那時候雨水較多,一到夏季只要是坑洼的地方就有積水,有水就長出小魚。鳥兒的種類也特別多,一到春秋換季時,天空中南來北往的候鳥成群結(jié)隊,排成人字型隊列的大雁在天空飛過。黃鸝鳥、斑鳩在樹上筑巢,麥田里也有鳥在地上筑巢,好像是鵪鶉,貓頭鷹、鷂子還有不知名形體較大的鷹隨處可見,燕子在房檐下筑巢,麻雀就太多了,在住宅的瓦片下到處都它們的窩,掏麻雀窩是小孩子經(jīng)常干的事,但我們是都知道燕子是益鳥,從來沒有人掏燕窩。

    那時候小孩子上學,可沒有現(xiàn)在這么沉重的學習負擔,每個家庭都是子女較多,家長也沒有功夫多管,放學后就算放羊了,有的是時間玩,每到周日和暑假,我經(jīng)常和小伙伴們跑到河邊玩耍,游泳、摸魚、捉鱉捉蟹是最開心的事。

    河里的魚很多,有鯉魚、鯽魚、鯰魚、黑魚,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魚,還有螃蟹、甲魚、河蚌等許多種類。那時我們沒有捉魚的專用工具,就是用手抓。摸魚就是先把水攪渾,然后沿著岸邊的水草向前摸,碰到魚就一抓;螃蟹白天總是藏身在河岸邊的洞里,洞口在水面上邊,找到洞后伸手抓,一般是跑不掉的,不過捉螃蟹要小心它的大鉗子,有一次我捉到一只大個的,正向小伙伴炫耀時,它的大鉗一下夾住我的手指,痛得直叫,拉又拉不得,急中生狠,以牙還夾,一口咬碎了它的大鉗,才得以解脫;鱔魚白天也是躲在岸邊的洞里,它的洞有兩個口,一個洞口在水面的上邊用于呼吸,一個洞口在水面下用于出游,下手捉時一定要先用左手堵住水下的洞,口斷其后路,右手伸進水上的洞里抓,鱔魚身體非常粘滑,很難抓住,必須用中指和食指夾住它的兩腮,再攥住它的頭才能抓得住,稍一松勁它就會滑脫跑掉;河里還有甲魚,我們管它叫王八,白天它會藏在河泥里,身體在水里泥下面,它會用頭在岸邊的泥沙上拱出一個小洞,露出鼻子用于呼吸,捉王八要先細致觀察找到小洞,然后從它的后面下到河里,悄悄的靠近,然后猛然雙手插到泥里,連泥帶甲魚一起掀到岸上,掀它個四腳朝天再捉住。

    那時每個家庭生活都不富裕,糧油都是定量供應,每人每月二兩油,80%是玉米面等粗糧,數(shù)量少根本不夠吃。河里的魚、蝦蟹很多,但不知為什么,很少有人特意去抓魚吃補充營養(yǎng),我記得做魚如果沒有油是很難吃的,能吃到燉肉(尤其是肥肉)大米飯或饅頭,是一種奢望。

    在現(xiàn)在光明路大橋的北面不遠處,有一片較大的水面,因其形狀,我們管它叫王八坑,最深的地方也只到我的胸口,是一個游泳的好地方,那時的小孩子膽子都很大,游泳都是在玩中學會的,但泳姿都是一個樣,俗稱狗刨,十幾個光屁股的孩子在水中,撲通撲通的狗刨,水花四濺,熱鬧極了,我們經(jīng)常玩到天快黑了才回家,回到家免不了受到家長的訓斥或挨揍。

    再往河的上游走,有一個小水庫,因為有一個大閘門,我們管它叫大閘,應該就是在崔閘村附近,我們有時也去那里游泳,因那里的水很深,岸邊都是用用石頭砌成,在水下的石縫間有涼水涌出,應該就是地下的泉水涌出形成,那里的魚就長得很大也很多。因為經(jīng)常會有小孩溺水死亡的事,家長嚴厲禁止去哪里,所以很少去。

    那時工業(yè)還不太發(fā)達,剛開始河里的污染,只有少量電廠的灰管破損后漏出粉煤灰,是灰色的,但沒有影響河水的清澈,但后來造紙廠的紅色污水漸漸多了,去河邊玩得次數(shù)就少了。1969年夏天我最后一次去河里玩,河水已經(jīng)少多了,顏色變了,變成了淡紅色,有些異味,河里還有魚、蟹,但數(shù)量已經(jīng)很少了。再后來,隨著六0四廠、化纖廠、一紙廠的產(chǎn)量增多,排放的工業(yè)污水逐年增大,河水的顏色變了,散發(fā)著臭氣,因地下水的過度吸取,一畝泉漸漸不再有水涌出,河里的水也漸漸的不再流動,只剩工廠和生活排放的污水了。

    1975年我要到外的工作了,出于對童年的記憶和故土的留戀,我忽然想起要去河邊看看,可到了那里一看,大失所望,茂密的蘆葦和水草不見了,河水是靜靜的污濁的,漂浮著泡沫,隨風飄來的是陣陣惡臭,童年時的美景已蕩然無存。

    時光流逝,50年過去了,我們的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了,衣食住行已今非昔比,但是我們的生存環(huán)境也是今非昔比,白天沒有藍藍的天空,霧霾遮住了遠山的視線,夜晚看不到繁星朗朗,也不見銀河慣長空,沒有了清新的空氣,也失去了潔凈的水源。

    經(jīng)濟發(fā)達了,可同時造成了生存環(huán)境的惡化,得與失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平衡呢?現(xiàn)在雖然環(huán)境保護得到重視了,污染開始治理了,小河也開始修繕治理,但水已無源,童年的美景何時還能重現(xiàn)?

    展開更多